COMMITTEE STYLE

委员风采

澳门头条:曹志偉:關於發展職業教育,提高生產力, 推進製造業高水平發展的建議
发布时间:2023-01-11浏览次数:205

1.jpg

一、當前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痛點

生產力的三要素中,勞動者是首要的。但據教育部牽頭髮布的《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中國製造業10大重點領域2020年的人才缺口就超過1900萬人,2025年缺口將接近3000萬人,缺口率高達48%。廣東作爲製造業大省、外來勞動力輸入大省,對勞動者的需求極大,急需通過發展職業教育,規模性快速培養高水平技術人才,緩解先進製造業勞動力嚴重短缺的問題。

第一,“招生難”,社會和家長對中等職業教育認可度不高。

社會上普遍存在 “重普教、輕職教,重學歷、輕技能”的認知。通過對比教育部近十年發佈的《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發現: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呈現大規模萎縮,招生人數連續八年下降。近年來我省中等職業教育的學校數量和在校生情況亦不容樂觀,對比2013年,學校數量(含技工學校)銳減了215所,在校學生人數銳減了75.32萬人。中職教育發展形勢嚴峻。

第二,中等職業教育師資不強,優質師資缺口大。

2020年廣東中等職業教育專任教師中,研究生以上學歷教師只佔專任教師總數的 12.09%,中級及以上職稱佔專任教師的43.11%,副高及以上職稱只佔專任教師的18.36%,對於中等職業教育來說學歷水平和職稱水平還遠遠不夠。

第三,專業設置上與市場銜接不足,專業性和技術能力不突出。

調研發現大多數中職學校的專業設置和開設的課程,不能與時俱進、缺乏吸引力;課程實用性不強、與城市產業發展的適配度不夠高,使學生產生“學了也白學”的想法。再加上硬件設施也跟不上,學生的實習實驗條件差,實訓設備陳舊簡陋,很難滿足實踐教學需要。

以上問題,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着職業教育的發展,進而影響着我省製造業轉型升級。

二、建議

在落實製造業當家戰略過程中,必須加強職業教育投入,培訓技術人才生力軍,才能推進製造業高水平發展。具體措施:

(一)吸納生源

第一,將中等職業教育納入非強制性義務教育,全面推行免費教育。即讓中等職業教育具備免費性和普及性,尤其要針對國家和廣東省鼓勵發展行業所需的專業學生進行補貼和政策引導,減輕學生家庭負擔,吸引更多青少年投身製造業。

第二,發展職業教育爲精準扶貧的創新形式,推廣技術扶貧。扶貧要扶志,而不能“扶懶”。我省每年投入大量資金進入粵東西北地區扶貧,爲了建立長效機制,可給上述地區年輕勞動力提供進入優秀中職學校免費學習培訓和勤工儉學的機會,幫助貧困地區年輕勞動力掌握技能,實現真正的勞動致富,進而帶動和促進當地發展,也爲廣東省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提供技術工人。

第三,打通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發展通道。可通過探索中等職業教育與應用型高校合作的方式,或將一些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建設爲應用型大學附屬學校的方式,選拔優秀中職畢業生直上大專、本科院校深造,引導優秀中職學生繼續提升專業技能,培養更多的高端技術型人才,同時也能增強中等職業教育吸引力和認可度。

第四,加強宣傳引導,打造高質量的職業教育。大力宣傳製造強國戰略,引導全社會形成“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氛圍,打破對職業教育偏見,積極宣傳推廣中等職業教育的高薪和高就業率優勢,培養熟練高技能操作型人才,提高應用型人才比重,爲升級轉型中的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源源不斷輸送人才。

(二)提升辦學水平

第一,擴建職業院校,增加教師編制。針對目前我省高端製造業發展的需要,做好“築巢引鳳”的基礎性工作:擴建職業院校,增加教師編制,增添先進的教學和實踐設備,增設獎、助學金;加強學生專業理論素養、專業技能方面的培養,增加教學實踐,不斷提升辦學水平。

第二,引進高水平教師人才,完善晉升機制,提升師資專業水平。

一方面,可通過一定的政策照顧,引進高水平教師人才。例如,提高職業院校、尤其是民辦學校和臨聘老師的薪酬水平,設置不低於全省教師平均工資的底線;增加落戶指標;加大高級人才的補貼力度等,吸引更多優秀人才進入中等職業教育領域。同時,要通過多種渠道招聘人才,可以考慮從行業、企業引進高水平人才和聘作客座教師。 

另一方面,完善晉升體系,設立公平的職稱晉升和評定機制。通過與高校合作建立起培訓基地和加強校企合作,加強教師職後培養,提升專業素養和及時更新教育內容,提高職業教育的針對性、實踐性和可操作性。每年定期考覈,表彰優秀教師,以增強職業認同感、榮譽感。

(三)加強校企合作,創新培養模式,定製專業人才

鼓勵三種校企合作模式:①企業參股職業學校,並作爲實踐基地;②企業委託學校代培,定製符合需求專業和技能的學生;③鼓勵大型企業辦學或與學校合辦專業。

根據市場需求,企業定製學生,政府招商後立項動工前就開始定向培養,避免出現投產後招不到專業技工,這也是創新招商軟環境。同時,放手對傳統專業進行淘汰、調整、兼併、轉型,優化專業結構,而對於如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裝備與機器人、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等人才緊缺和重點培育產業的專業則應增設學科和專業,提高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適應性。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爲製造業當家戰略夯實人才基礎。

編輯:燕華

澳门头条原文:

2.png